鎳價經歷近兩年的低位徘徊,部分鎳企因虧損逐漸退出市場或削減產量,自2016 年開始,全球鎳市出現供應缺口,且缺口有不斷擴大的趨勢。
供應端:
2018 年全球原生鎳的供應增量主要來自中國和印尼,中國的含鎳生鐵產量預計增加4萬噸,印尼因德龍項目不確定因素較大,預計產量同比增加5萬噸至25萬噸,其他地區(qū)產量有增有減兩者相抵消,預計2018 年全球原生鎳產量大概增加9萬噸至 216萬噸。
消費端:
2018 年全球不銹鋼的增量主要來自青山印尼不銹鋼,青山在 2017 年的 5 月份和 9 月份分別投產了印尼一期和二期不銹鋼,產能各100 萬噸,2018 年預計能滿負荷生產,因此比 2017 年的產量增加約 140 萬噸,這部分新增鎳消費量約 11 萬噸。另外一部分增量來自德龍國內不銹鋼項目,由于德龍是在 2017 年 6 月份復產的,2018 年預計不銹鋼產能滿負荷生產,會增加大約 70 萬噸左右,帶動新增鎳消費量 5 萬噸。但考慮到印尼不銹鋼產量的增加會對國內一些成本較高鋼廠的替代作用,大致估算 2018 年不銹鋼新增產量這塊帶動新增鎳消費量為9萬噸。另外,2018 年新能源汽車方面預計將帶動全球鎳消費量增加2萬噸左右,所以預計 2018 年全球原生鎳消費量同比增加 11萬噸至 226 萬噸。
因此,從基本面來看,2018 年全球鎳市供需缺口達到 10 萬噸,較 2017 年擴大2萬噸,預計鎳價在 2018 年走勢重心有望上移,但是期間波動仍將會劇烈,均價為 11500 美元/噸。未來電池領域將成為鎳價的“新引領者”,在不銹鋼增速明顯放緩的背景下,電動汽車電池用鎳帶來的增量對鎳價推動作用將凸顯,但新能源電池用鎳在下游消費占比大幅提升仍需要較長時間。成本方面,近年來由于工藝進步、規(guī)模效應形成、匯率變動等因素,全球原生鎳生產成本下降較為明顯,但要驅動投資方面全面回升,鎳價還需漲至 15000 美元/噸以上。參考 Wood Mackenzie 數據,目前印尼 RKEF 工藝含鎳生鐵(NPI)成本相對最低,大概在 7000-8500 美元/噸之間,鎳鐵(Ferronickel)平均生產成本在 8800-9000 美元/噸,精煉鎳生產成本平均在 10000-12000 美元/噸。
- [責任編輯:王可]
評論內容